作者:Boxu Li 在 Macaron
就在我們於 2025 年 8 月 15 日正式推出前,Meta CEO 馬克·祖克柏在 Instagram 上發表了一則聲明,讓科技界頗為震驚。他表示,打造 AI 並非要*「自動化所有有價值的工作」,而是要「為個人提供適合其生活的智慧」。他承諾將透過新成立的 Meta 超級智能實驗室,為每個人創造「個人超級智能」*。當我們看到他的宣言時,我們已經開始創建 Macaron AI,事實上,我們剛剛為早期用戶和測試者推出了測試版。
從 Macaron 的角度來看,我們對於另一位市場巨頭也採用這一個人 AI 願景感到興奮。這進一步證明了我們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相信我們正處於這波個人 AI 的最前沿,看到其他人加入這股潮流,只會讓我們更加堅信這一點。
今天的博客有點不同於我們平常的更新。我們將要檢視一個新競爭對手進入市場——一款名為 Manus 1.5 的產品,就像 Macaron 一樣,可以通過簡單的提示為用戶按需生成小型應用程式。在以下部分,我們將並排比較 Manus 的小型應用程式構建能力與 Macaron 的,包括用戶體驗、核心功能和定價(特別是各自免費層級的限制)。我們的目標是誠實地看待每個平台如何服務日常用戶。
Manus 和 Macaron 都採用 免費增值 模式,但免費層級的用戶體驗差異很大。用戶可以在不訂閱或購買積分的情況下試用 Manus 1.5 Lite,但實際上這個免費層級非常有限。在我們的測試中,Manus 1.5 Lite 允許我們創建一個小型應用程式。當我們嘗試修改該應用程式或創建第二個時,立即達到免費使用限額並觸發了付費牆。
Macaron 對免費層級用戶的態度稍顯慷慨。
新用戶註冊後可獲得 30 顆 almonds(點數),立即探索和創建多個迷你應用。他們可以從 Playbook 下載現有的社群製作迷你應用,無需事先購買額外點數。(Playbook 是 Macaron 的內建發射台,用戶在這裡分享和發現迷你應用。)Macaron 的 Playbook 提供多種類別的現成迷你應用,適合不同需求——任何這些應用都可以以小額費用下載(例如每個迷你應用兩顆 almonds),免費點數足夠讓你開始。
為何 Playbook 如此重要? 想像一下,當你給一個普通人一根魔杖,告訴他們可以創建任何他們想要的手機應用程式。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從何開始——我們都習慣了手機上已有的特定應用程式,很難從頭開始想像新的應用程式。Macaron 的 Playbook 就是那樣的指南或靈感來源。它展示了可能性和他人的創作,讓用戶可以輕鬆找到生活中可以透過自定義 AI 解決方案改善的領域。
Playbook 降低了創作障礙:與其從空白開始,不如拿現有的想法並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並在此過程中學習可能性。
Macaron 的 Playbook 不僅提供一鍵下載。它還透明地顯示用於生成每個迷你應用程式的自然語言提示。我們從 Playbook 中選取了五個範例提示,並將這些完全相同的提示給 Manus 1.5,直接比較每個系統的性能。對於每次測試,我們查看了任務是否完成、生成的應用程式有哪些功能,以及用戶體驗如何。以下是 Macaron 和 Manus 並排的結果總結:
注意:
Prompt: Let's create a Simulated Stock Trader app:
- Select 5 stocks (AAPL, TSLA, AMZN, GOOG, MSFT) for buy/sell simulation
- Prices update every minute
- Display position value and P/L with a 0.1% transaction fee
- No sharing or chat features
Prompt: Let's create an MBTI Personality Test app. I need a mini-app with 12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to find out my MBTI type. Each question has four options; the backend calculates scores for each dimension, and finally shows the four-letter type, a brief personality description, and suggests three suitable game genres. Also, include retesting support.

Prompt
Set the figure on a computer desk using a circular transparent acrylic base with no text. Display the ZBrush modeling process of the figure on the computer screen. Next to the computer screen, place a BANDAI-style toy packaging box featuring the original artwork.

Prompt: Let's create a Calorie Snapshot app. I need an app that calculates calories by taking photos. When I take a picture of my food before eating, it should automatically recognize ingredients like steak, rice, vegetables, then tell me the total calories and the protein/carb/fat ratio. Let me set a daily calorie goal, say 1500 kcal, and alert me when I'm close to exceeding it. Save my dietary records so I can review weekly intake. Keep it simple and practical, no social sharing needed.

Prompt: I've been hearing everyone talk about AI lately—large models, computing, and an investment boom—but honestly, I don't get it. I want to keep up a bit; otherwise, I can't even join the conversation with my coworkers.
Could you help me create a simple AI industry analysis? I want to know what actually happened over the past year, which fields are the hottest, and which companies are doing impressive work. It would be best to have a few easy-to-read charts with minimal jargon—for example, market size changes, rankings of popular applications, and who invested how much.
It would be even better if I could choose the focus, like only looking at China, or checking trends in verticals such as medical AI or education AI.
Please finish with a short summary of the top three to five takeaways, so I won't be lost when talking to others.
Also, if you can point out where future opportunities might be—like which industries will adopt AI fastest and where investment is heating up—that would be perfect.

總結比較:
展望 Macaron 的下一次重大更新,讓我們從比較當今的產品轉向想像個人 AI 的未來。最近一款備受關注的產品發布,OpenAI 的 Sora 2,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話題開端。Sora 2 是一個能夠從簡單文本提示模擬整個場景的 AI 視頻生成器——這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引起了廣泛討論。然而,如果從消費者平台的角度來審視 Sora,它的局限性就變得明顯。我們之前也見過這樣的情況:數字消費者生態系統的上一次重大變革是由 TikTok 及用戶生成的短視頻興起所推動的。TikTok 把日常用戶變成創作者,讓分享創意內容變得簡單且有回報。很快,每個社交平台都整合了短視頻。

類似地,儘管 Sora 2 的技術很酷,但它不會自己成為“AI 時代的 TikTok”。更可能的是,現有的社交網絡將吸收 AI 視頻生成作為一個功能——讓用戶在 Instagram、TikTok 或其他他們已經使用的平台內創造酷炫的 AI 生成場景。換句話說,AI 內容創作將無處不在,而不是一個新穎的獨立產品。
這指向一個更深刻的見解:對數位消費者來說,AI時代的真正承諾不應該僅僅是更多的病毒式影片或圖片。它應該是關於賦予用戶創造有用的東西,以改善他們的生活。
Macaron對未來願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分叉。這個概念借自開源軟體文化,「分叉」一個專案意味著複製它,然後沿著新的路徑發展。在Macaron迷你應用程式的背景下,分叉意味著任何用戶都可以採用現有迷你應用程式的設計和代碼,然後根據他們自己的需求進行自訂。這可以簡單到只需調整一些參數,也可以雄心勃勃到完全改變應用程式的目的。
例如,假設有人發佈了一個叫做「Recipe Finder」的小應用程式,這個應用程式根據你擁有的食材提供餐點建議。另一位使用者可以分叉這個應用程式,把它改造成「Vegan Meal Genius」,透過更改食材資料庫並添加蛋白質追蹤功能。又有另一位使用者可能會把任務整理應用程式如「Task Champion」分叉成「Chore Scheduler」,這個應用程式能與智慧家庭設備整合,提醒家人完成家務。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由於 Macaron 的代碼合成管道底層生成乾淨、模塊化的代碼,這些分叉並不困難——你可以透過與 Macaron 的自然對話來修改你的副本(例如,「把提醒間隔縮短,並為每個任務添加清單」),或者,如果你有編碼技能,可以透過圖形介面或代碼編輯器進行調整。

這種動態創造了一種類似於開源社區的網路效應。分叉促進了草根創新。每個新創建的小應用程式都不是孤立的產物——它可以成為無數衍生和個性化版本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創造了一種類似於開源社區的網路效應。
人們創建和分享的迷你應用程式越多,Macaron 可以運用的模板和模組庫就越大,這反過來又讓未來的應用程式能夠更快更好地構建。當有人分叉一個應用程式並改進它(修復錯誤、添加新功能、翻譯成其他語言等)時,這些提升可以回饋給社群,讓每個人都受益。概念上,如果我們繪製這個生態系統,原創應用程式(種子)的數量可能是線性增長的,但分叉或衍生應用程式的數量則會呈指數增長——這是一條加速創新的曲線。這正是 Macaron 設計要在下一次更新中引燃的良性循環。
不用說,社交網絡是過去二十年中最具變革性的力量之一——連接全球的人們,讓任何人都能即時分享喜悅和經歷。
但是,為什麼儘管我們比以往更“連接”,卻有這麼多人感到更焦慮、沮喪或疏離呢?
我並不是在這裡成為社交媒體的末日預言者,但無止境地瀏覽確實存在,而算法推送的內容經常放大那些會劫持我們注意力的內容,犧牲了我們的福祉。大科技公司編寫的算法實際上在編程我們的大腦,以我們無法完全控制的方式塑造我們所見和所感。
Jack Dorsey 曾在一次演講中探討自由意志與算法,這讓我深感共鳴並表示贊同: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瘋狂,但我認為當前自由言論的辯論完全是一種分散注意力的事。我認為真正的辯論應該是關於自由意志。
我們正在根據我們所說感興趣的事物被編程。而透過這些發現機制,我們被告知什麼是有趣的...
當我們與這些內容互動時,算法不斷構建更多這種偏見。這實際上是一個黑箱——你無法預測它將如何運作或會展示什麼。
在解決方案方面,他表示:
給人們選擇使用哪種算法的權利,…讓人們可以在這些網絡上自行建立自己的算法…並且可以隨時替換。
我們在 Macaron 相信個人 AI 可以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一部分。在 AI 做大多數白領工作之前,在 AI 取代 15 萬美元薪資工作之前(根據 Jamie Dimon 的說法),我們需要改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技術的方式。我們不應該讓算法無止盡地向我們推送內容,而應該利用 AI 來引領我們前進——幫助我們創造、增強我們的能力,並豐富我們的現實生活。人類需要與 AI 共同演化,而不是成為 AI 提供的內容的被動消費者。
直到現在,AI 在狹窄任務中計算、分析和寫作的速度和質量都超過了大多數人,但它們缺乏真正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這正是為什麼人類的創造力和創作慾望必須引領潮流。
有了 Macaron,用戶能夠創造更多,並從他人的創作中獲得靈感。
將一個想法(幾個提示詞)轉化為有形且複雜的產出——無論是迷你應用程序、計劃還是內容——這一行為幫助人們鍛鍊他們的創造力。這是對抗無止境瀏覽的解藥:創作,而不僅僅是消費。
在這個不太遙遠的未來,你的動態不會是令人上癮的內容無盡瀏覽,而是你和你的網絡正在與 AI 一起構建和創造的精彩展示。
想像一下今天的 Macaron AI,想像你正在與朋友的 Macaron 一起合作創新。
想像你的 Macaron 正在與朋友的 Macaron 一起解決類似的問題或項目。想像十個 Macaron 像你的助手一樣協作完成一個項目。
想像能夠分享和發佈你的項目,並允許其他用戶直接在你的版本上進行編輯。
只需想像一下……